fbpx

走出情緒低谷:「互相連結」心理學,教你12分鐘變回好心情!

小時侯,快樂的感覺來得很簡單;長大後,要得到快樂反而變得很難。要掌握快樂,原來只在乎自己的態度!透過學習心理學教授Douglas Gentile 這套12分鐘法則,你都可以改善負面情緒,把幸福留在身邊。


每個人都試過經歷情緒低谷,但總不可能每次都靠時間慢慢癒合我們的傷口。到底如何可以令自己盡快撇掉負面情緒、快樂起來呢?

愛荷華州立大學作出了一項有關自主負面情緒的研究,發現了一個既簡單又有效的秘訣,讓任何人都可以迅速解決到自己的負面情緒,還可以為身邊的人帶來快樂。
心理學教授Douglas Gentil 提出簡單的策略, 很容易就可以用在日常生活中。

「外出活動時,向他人以善意態度相處,把親切力展現,就可以減少負面情緒,輕易增加幸福感和對社會的聯繫。」 – Douglas Gentil 教授

在研究中,研究員讓三組學生在一棟大樓內走來走去12分鐘,並分別採用下列3個不同的態度:「善意」、「關聯性」及「下行社會比較」。

善意:沒有人會喜歡不開心的感覺,所以研究員要求學生觀察沿途上遇見的途人,並要在心裡面想著:「我希望這個人能快樂」- 研究員還鼓勵學生進一步向不同的途人表達善意、微笑或關心的說話。這一組學生在實驗後的感覺十分一致:他們每一次嘗試表達善意之後,心裡都會感到快樂。

關聯性:另一組的學生同樣要觀察每一個途人,並想想自己跟對方之間有沒有關聯性和共通的地方,例如「這個人可能會跟我有同一樣的興趣」 – 研究員進一步解釋這就是人與人之間的互相連結。人都愛跟相似的人在一起,於是這組的學生都能擁有比較幸福的感覺。

下行社會比較:這一組學生要在心裡面不停和途人作出比較,思考自己比別人好的地方,例如「我有哪一方面會比他好」。

研究發現採用善意、關聯性思考的人都會容易感到快樂,心裡有滿滿的幸福感覺和具有感染力。Douglas Gentil 教授歸納這個正是快樂的源頭。不管我們身處在什麼樣的困境,善意的愛心和關懷永遠都是很重要的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