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少人說 Dyson的創辦人 James Dyson爵士有如電器界的 Steve Jobs,憑著創新想法拓展其電器王國,然而他的成功之道又有幾多人知道呢?
Dyson從起家的吸塵機、乾手機、風扇至風筒均大受歡迎,即使定價遠較同類型產品為貴,仍然深得中高檔次消費者愛戴,更讓公司的營業額屢創新高。品牌近年除了極力推出新款家電外,更進軍電動車市場,成為全球科技界的一時熱話。雖然電動車仍在研發階段,在揭曉能否與Tesla一爭高下之前,不如先來了解為何Dyson能夠如此成功吧!
以生活經驗作創作靈感
現年71歲的James Dyson爵士出生於英國,修讀藝術的他偏對發明有著濃濃興趣,雖然沒有工程相關的學位,但因為這份興趣加上他在藝術的執著,斷定了Dyson的產品是集實用和時尚型格外貌於一身。回想他第一件產品——以旋風分離原理運作的直立式雙氣旋無袋式吸塵機DC-01,是史上首個無需塵袋的吸塵機,而他的靈感是在於以往生活的經歷。James Dyson爵士憶述在他小時候覺得吸塵很痛苦,既聽著刺耳的噪音、嗅著難聞的氣味,還要彎下腰拾碎屑。可是吸塵機直到長大後仍沒有改善,他對吸塵的痛苦經歷仍在,因此決心研發其他吸塵的可能性。由用家作為出發點,更能根據使用感去改良,從而製作出最人性化的設計。
本著不怕失敗的宗旨
要發明一項從未有人研發的產品絕對不容易,中途更需要面對多次的失敗,單是研發DC-01已經足足經歷了12年,修正了5127個版本才能面世。12年裡面堅持著自己的信念不容易,更何況是經歷了5千幾個失敗的模型呢?James Dyson爵士經常都說是因為熱愛長跑才學懂堅持,在終點之前需要經過一段長的時間,但他認為在失敗的過程中,能夠不斷發掘更好的設計靈感。獲理髮師和女性喜愛的風筒亦是耗時5年,試驗了超過6百多個模型才成功研製。然而,失敗的過程並不是白過的,例如在改良乾手機的同時,想到可以利用這項技術進一步研發出無葉片風扇。一路走來,他證明了無需要害怕失敗,因為失敗終究會帶你步向成功,不單創造了電器王國,更憑著商業成就獲英女皇封爵。

讓員工有極高的自由度
正因為James Dyson爵士在初起步時亦非一帆風順,是靠著一份幻想和堅持,最終研發出DC-01吸塵機,故此他深信人的想像力是可以創造歷史。品牌給予員工極大的自由度,任由一眾年輕工程師在實驗室裡盡情去幻想、試驗、研發,發揮各人的想像力配以他們的專業技能,創造出一個又一個的新產品。而今年品牌更推出三款新產品,分別是V11吸塵機、Pure Cool Me個人全淨化風扇和Lightcycle自動調節照明。


把盈利投入研發,讓產品維持高質素
Dyson產品的定價在市場處於中高價,有別於其他公司致力推出更親民價格的產品,原因是James Dyson爵士奉信無瑕疵、高質素的產品才是應該追求的。即使品牌如今在市場佔有率已有一定的程度,但他並沒有因此而自滿,更將公司所賺取的盈利投入研發新產品和公司內部營運中,而非置於宣傳當中,目的是致力研發和改良更佳的產品給消費者,讓他們有更佳的電器享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