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ushioning」一字是外國專門形容「收兵」這現象,有研究指這已經變成全球戀愛的大趨勢。
近年流行「收兵」和「當兵」,其廣泛程度更令「兵制」有分為「哨兵」、「傘兵」、「水兵」、「伙頭兵」、「醫護兵」!在眾多的愛情故事中,往往不乏女生對男方愈多要求,反而令之更為趨之若鶩?或許你會認為是女神總有著超然的魅力,甚至懂得捉心理,但事實並不盡然,這一切只是歸咎於一個心理學的現象。

Source: 《那些年,我們一起追的女孩》劇照
著名著作《小王子》,故事中講述小王子在小小的星球裡獨自與玫瑰生活,無論玫瑰有多刁蠻任性,小王子也一直細心呵護,一一答應她所有的要求。後來小王子在地球旅行看到玫瑰園,才發現自己心心念念的那朵玫瑰並不是世上唯一,那時狐狸跟他說:「因為你為你的玫瑰花付出了時間和心血,才讓她變得獨一無二」,小王子才恍然大悟。
在故事中代表智者的狐狸對小王子所說的,在心理學上亦有解釋,是為富蘭克林效應(Ben Franklin Effect)。富蘭克林效應所說的是若你想對方對你產生好感,你並不是要做事去討好他,相反是要求對方一些在他能力範圍內能做到的小事。你不單會因為曾幫助他而對對方產生好感, 更會樂意地希望能夠擁有再次幫助對方的機會,藉此拉近彼此距離。 心理學家解釋這是「心理混淆」的情況,即使你原先對這個人沒什麼感覺,但當你被要求一個無可推諉的幫忙時,心理會自動改變思維,傾向平衡行為和觀念。
從這個心理現象,我們終於解釋到為何男生自從答應女方的一次要求後,就會難以自拔地盲目侍從。即使明知對方不是喜歡自己,甚至沒機會成為對方的另一半,依然死心塌地。好像之前台灣大熱電影《比悲傷更悲傷的故事》裡的牙醫佑賢一樣,即使他明知道Cream是深愛著K ,面對Cream所有無理的要求,他還是甘心情願為她付出,甚至願意答應跟她結婚。
Source: 《比悲傷更悲傷的故事》劇照
由此觀之,若你不再當別人的兵,或者不想看到身邊的朋友再當兵的話,不妨告知他們這個殘酷的事實——你其實並沒有那麼愛娘娘,這一切就只是自己心理作怪罷了!認清之後,才能對勇敢離開這牽絆,別再墮入同樣的「圈套」之中,好好尋找值得你愛的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