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際空間(interstellar space)探險不再是電影情節,而是確實在進行中!美國太空總署(NASA)在1977年發射的航行者1及2號(Voyager 1 and 2,下文簡稱V1和V2)已經進入太陽系邊緣地帶的星際空間並成功傳送資料。NASA究竟做對了甚麼,能令這原本只是5年的任務在40多年後還繼續全速飛行?
百年一遇的四星排序,不容錯失!
人類在1969年才首次登陸月球,幾年後科學家們卻趕緊計劃飛往太陽系最外圍的海王星,為何野心突增呢?原來當時木星、土星、天王星和海王星進入了175年一遇的佈局,相互的引力能夠帶動飛行器高速前進,緊握這機會,往海王星的行程就可以由30年縮短至12年。
更多編輯推薦
- 神級攝影師Sebastião Salgado除了拍攝,還為故鄉巴西重建消失的森林,二十年後雨林大回歸!
- 你羨慕「數碼遊牧族」嗎?到處遊歷同時有工作和收入,人生多愜意!他們背後付出的自律和計劃,大家又知多少?
- 你知道自己是那一種人嗎?除了內向和外向,還有第3種性格特質!
Photo source: Twitter@NASAVoyager
可惜資源有限,任務大縮水
目標改為用5年時間只飛往較近的木星和土星,但V1和V2沒有令NASA失望,大大更新了科學家們對這2個行星的知識。
5年任務完成後還有能力續航,電腦設計是關鍵
航行者號的古老電腦在今天還能執行太空任務,厲害!以前的飛行器用的是不能更改的預設程式,航行者號的設計則讓NASA可以在地面重設指令,所以在完成飛往木星和土星之後,NASA能夠差派它們往星際空間去。
Photo source: Twitter@NASAVoyager
遠超想像之旅:星際空間
V1自1989年飛越土星後就往太陽系邊緣默默航行,V2則首先飛往天王星和海王星,兩個飛行器終於分別在2012和2018年進入星際空間,NASA就它們搜集的資料在2019年十一月發佈了第一次的分析。
Photo source: Twitter@NASAVoyager
但這超遠程的旅途的確消耗航行者號的資源,為了騰出動力、電腦記憶和傳送力來搜集星際空間和太陽風(solar wind)的資料,NASA唯有忍痛永久關掉V1和V2的相機。
捨不得啊!V1最後的一張照片是在1990年飛往星際空間途中拍攝的,NASA把它的鏡頭調往後望,拍下了金星、地球、木星、土星、天王星和海王星,亦即是太陽系第一幅的「家庭照」!
以後的故事
科學家相信星際空間是個包圍着整個太陽系又稱為奧爾特雲(Oort Cloud)的龐大球狀區間,航行者號要離開太陽系就要穿過奧爾特雲。這要飛多久呢?NASA估計要三萬年。
宇宙的確大,但人的夢想也不小。航行者號就用了兩代人的時間,為人類開啟知識新領域,而且這個壯麗的追夢故事尙在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