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好像都是一場比賽,讀書時要比賽成續排名。畢業後得社會比賽變得更殘酷,打工族如果沒有鍛鍊好自己各種實力,恐怕就會被淘汰!
人工智能如果遲早取代律師和會計師,那麼一般的打工仔豈不是更沒有生存空間?LinkedIn和世界經濟論壇對人才需求的研究,有助於正在求學的年青人和已入職場的打工仔找到發展方向,現在就來看看。
LinkedIn 2019年全球人才趨勢報告
在職者平台LinkedIn對全球5000名人力資源從業員調查及分析其平台上的數據,發現職場最渴求的是擁有軟實力的打工仔。

硬實力助你找到工作,但軟實力才能令你事業得以發展
以往在求學時和入職後所學的知識或技能等硬實力,可以長做長用。但隨着自動化和人工智能飛快發展,知識和技術變得短壽,唯有軟實力是打工仔還有價值和獨特的能力。LinkedIn舉例說,某個軟件程式語言始終有被淘汰的一天,但創造力、適應力和合作性等卻是長青的能力。亦即是說「食腦」、情緒智商等處事能力和態度是職場生存和成功之道。

職場需要甚麼軟實力?
世界經濟論壇(World Economic Forum, WEF)分析全球工種趨勢,為2022年就業市場所需人才做了以下十大上升及下跌技能榜:
Source: The Future of Jobs Report 2018. World Economic Forum.
哪些職位會渴市?那些會過剩?
以下是 WEF 由現在至2022年對市場需要和過剩職位的預測(排名不分先後):
Source: The Future of Jobs Report 2018. World Economic Forum
亞洲的聘請走勢
WEF分析了LinkedIn在2013至2017年的歷史招聘數據,東亞及太平洋地區(包括澳紐、中國、日韓、東南亞等地)趨勢如下:

Source: The Future of Jobs Report 2018. World Economic Forum.
東亞地區龐大的消費者市場,令營銷專家(marketing specialist)成為職場最渴求的人才。經濟蓬勃助長就業,是以加重了對人力資源專家的需求。WEF認為互聯網和社交媒體闊大的內容平台填補了傳統媒體流失的工作職位,做成新聞從業員聘請下跌但作者的空缺卻增加的現象。
同學們可以怎樣裝備自己?
求學是求知識,同時也可以透過所學的科目來鍛鍊軟實力。職場着重的批判性思考、創意、解決問題能力、分析力、人際關係、EQ等等,都可以透過文學、藝術、歷史、哲學、政治學、社會學等人文和社會科目的學習而得以發展。

打工仔可以怎樣裝備自己?
科技為工作帶來前所未有的急速變化,要在職場上保持戰鬥力,WEF(世界經濟論壇) 強調打工仔要積極實踐終身學習。僱主則要提高現有員工的能力,亦要把機構轉型成為學習型機構(learnging organisations)。
至於政府的角色,WEF就提出改變教育政策以提升各年齡層市民的教育和技能,尤其是科學、技術、工程學和數學(STEM:Science, technology, engineering and mathematics)及軟實力,好讓人們能夠盡量發揮人類獨有的才能。
